close

  近年來,打造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設的一個亮點。“智慧城市”,就是運用信息技術,構建一個城市的智能生產、服務、生活體系,讓城市中的每個人享受健康、平安、便捷、和諧的生活。運用先進科技建設管理城市是時代進步的標記,但僅有科技是不夠的,關鍵是管理者心中必須有“人”。
  比如,前幾天有一個上點年紀的杭州市民摔了一跤。5月11日早晨,52歲的老劉和妻子到地鐵近江站乘地鐵,去城站火車站。在濕滑的地鐵通道上,老劉摔倒了,鑽心的疼。到醫院一檢查,膝蓋裡面的骨頭碎了,要手術治療(見12日《錢江晚報》A3版)。
  如果沒有妻子同行,老劉很可能需要一個重力感應器。因為可能路人看到了不敢來扶他,或許有的傷情也不適合不懂醫的人貿然扶起。重力感應器要發揮作用,有一個前提,就是你跌倒了。怎樣避免或減少行人跌倒?重力感應器管不了,它沒有這個智慧。誰應該有這個智慧?人,管理城市的人;具體到老劉跌倒這件事,是設計地鐵站的人,審查設計方案的人。
  據報道,老劉走的通道,是用大理石鋪成的。大理石錶面本來就很光滑,下雨天,路面就更濕滑了。為什麼不用錶面粗糙一點的石材呢?哪怕造價低一點,外觀不怎麼漂亮上檔次。外人不知道地鐵站的造價,用大理石鋪路,是為了降低造價呢,還是為了上檔次而用的高檔石材?如果大理石是最便宜的石材,那麼買防滑墊的錢就別省了,老劉就是走在兩塊防滑墊之間的大理石路面上滑倒的。難道多買幾塊防滑墊的錢都沒有嗎?如果是為了地鐵站景觀漂亮而不惜用高檔石材,那麼是漂亮重要還是乘客的安全重要?這些管理理念、決策理念的問題,估計信息技術管不了。
  前幾年,一個雪天,本人在某高檔商圈的人行道上也滑了一跤。那裡的地面是花崗岩鋪的,路面也很光滑,落了一層雪水,就更滑了。這些年,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越來越漂亮了。但是,城市的功能,首先是使用功能,其次才是觀賞功能。據業內人士說,路面材料的種類那麼多,兼顧使用功能和觀賞功能,並不是太困難的事,造價也不會高到哪裡去,關鍵還是看決策者是否把服務對象放在第一位。信息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智能服務,但是,在世界任何一個城市,如果城市管理者心中無“人”,缺乏為市民服務的誠意,再好的人工智能的服務效果也要打折扣的。
  (原標題:城市是否智慧,關鍵在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d41ldgdq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